长期以来,世界各大军事强国的陆军都在不懈地追求拥有独立的地面远程打击手段(毕竟在错综复杂的战场上,把火力支援的希望寄托在其他军种身上,还是一件不那么让人放心的事情),但是由于作战平台和侦察手段的局限,有效火力投送距离通常都徘徊在几十公里的范围之内,距离再远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一来是缺乏廉价精确的打击弹药,二来是观瞄通讯能力跟不上,看不清、打不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随着精确制导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上述技术瓶颈得到了显著突破,陆军对上百公里甚至几百公里以外的目标实施打击已经不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
那么当今世界陆军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它们各自的远程打击能力发展现状如何?究竟谁又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呢?让我们首先看看存在感最低的美国陆军,在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强大耀眼的光环笼罩下,美国陆军似乎只是用来呼叫海空火力支援的辅助军种,殊不知它才是构建陆军远程打击体系的先行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就开始装备M270型227毫米远程火箭炮,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发射箱可以分别携带12枚M系列火箭弹(最大射程45公里)或者两枚MGM140战术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50公里),也可以混装6枚火箭弹和1枚战术弹道导弹,使其能够同时兼顾不同射程范围的打击任务。
M270型火箭炮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发射了上万枚火箭弹和数百枚战术弹道导弹,打得伊拉克陆军溃不成军。此后美国又对M270型火箭炮持续进行改进,升级了观瞄火控系统,用激光陀螺代替机械陀螺,加装了GPS导航定位系统和激光多普勒雷达制导系统,火箭弹的射程提高到70公里,战术弹道导弹的射程提高到300公里,打击精度更胜一筹。俄罗斯、中国这两个传统的大炮兵主义国家自然不会坐视美国就这样一骑绝尘而去。与美国将火箭炮和战术导弹合二为一的做法不同,俄罗斯的做法是双管齐下。目前俄罗斯陆军的远程打击主力是龙卷风远程火箭炮和伊斯坦德尔战术导弹系统。
龙卷风远程火箭炮配备了12管300毫米大口径火箭弹,射程和威力均超过美国的M270型火箭炮(不包括战术导弹),不过打击精度和通用化程度谦逊一筹,基本型最大射程70公里,改进型最大射程超过100公里。伊斯坦德尔则是俄罗斯最新型的中近程战术导弹系统,其中伊斯坦德尔M为弹道导弹,伊斯坦德尔K为巡航导弹,均为一车两弹的配置,射程大约500公里,命中精度达到米级。俄罗斯之所以将战术导弹系统下放到陆军,原因跟美国一样,都是受到中导条约的限制,战略导弹部队只能装备洲际导弹,没有容纳战术导弹的编制。
中国在发展陆军远程打击体系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纠结,90年代中期我军在陆军集团军内组建了东风11弹道导弹发射旅,编制规模和火力配置都略小于二炮部队的同型号导弹发射旅。但是实践结果证明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在二炮部队本身就有大量战术导弹的情况下,不仅陆军另起炉灶专搞一套弹道导弹保障维护体系属于重复建设,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条件陆军也很难让这种射程达到数百公里的武器发挥作用,最后全部打包移交给二炮部队了事。
中国陆军从此坚定地专心发展远程火箭炮,虽然我国研制了型号繁多的远程火箭炮,但是我军真正装备的只有PHL03型火箭炮及其改进型,射程涵盖70公里、150公里、300公里三个层级,采用末端精确制导,命中误差范围不超过几米,打击效果不亚于战术弹道导弹,成本造价却要便宜许多。综上所述,中美俄三国陆军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远程打击体系发展道路,美国起步最早,俄罗斯体系最全,中国效费比最高,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当然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实际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这还有待实战的进一步检验。